为什么说“先有成义坊,再有茅台镇,后有茅台酒”
美酒邦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为什么说“先有成义坊,再有茅台镇,后有茅台酒”

茅酒之源的杨柳湾古井旁记录着这样一个传说,某年寒冬,茅台村一位善良的年轻人用热酒帮助了一个可怜的老婆婆,于是得到仙女眷顾。仙女把夜光杯中的琼浆玉液洒向茅台村,村里立即出现了一条清澈的溪流,溪水成了酿制美酒的神奇水源。而这条溪水就演变成了如今的美酒河。而这位仙女,也就是现在飞天茅台所用的仙女形象。

brand_alt_mark

茅台镇酿酒历史悠久,但茅台酒的名气一直只在本地。茅台的名字,也是来源于以前赤水河边的祭坛,祭台平时不用,时间久了就会长满茅草,祭祀时开荒破草,以表崇敬。当地人称祭台为茅草台,简称为“茅台”。千年以来,茅台改过的名字不计其数,比如马桑湾、四方井、云谷镇、仁岸、益商镇,再到如今的茅台。在漫长的改名史中,都没有过酒的参与,茅台的酿酒业甚至还一度因为战火而几近毁灭。

brand_alt_mark

茅草祭台

直到贵州最大盐号的掌柜华联辉,为了孝敬祖母,来到茅台镇,在买下了村里最完整的建筑,又费尽心思找到幸存的酿酒师傅,在废墟中建起了第一座酿酒作坊。1862年,第一间有【商号注册】的酿酒烧坊——成義燒坊正式诞生。

brand_alt_mark

1862年成義燒坊成立

1879年,仁怀县大地主石荣霄、孙全太和“王天和”盐号老板合股,成立了“荣太和烧坊”。后来孙全太撤资,更名为“荣和烧坊”。荣和烧坊和成義燒坊两家在发展前期一直互相帮扶,共同成长,茅台村酒的名声越来越大,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省第一,但此时的茅台村酒仍然只在省内及赤水河沿岸有名。

brand_alt_mark

成義燒坊旧址

1915年,民国政府参加了首届万国博览会金奖,成義燒坊酒以“贵州公署酒”的名义获得了金奖,同时被评为“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”。成義燒坊第二任掌门人华之鸿,凭借“商业巨擘”和“贵州首富”的名头,借着获奖的东风,更新了回沙酒的包装,同时以自己开办的“文通书局”作为推销渠道。当时文通书局作为中国七大书局之一,拥有一大批政治巨头和知识分子的拥戴,在他们的带领下,成義燒坊酒火遍全国,茅台镇原来“商镇”和“特色民俗”的印象也完全淡化,变成了彻头彻尾的“酒乡”

brand_alt_mark

1915获奖的酒坛和奖牌

1929年,贵阳商人周秉衡见茅台酒火爆,开办了恒昌烧坊。1941年,赖永初将烧房更名为“恒兴烧房”并扩大经营。至此,三大烧坊鼎力茅台的局面彻底成型,茅台镇的酿酒业也迎来复苏。

1935年,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茅台镇,四渡赤水出奇兵,工农红军战后在茅台镇短暂休养,时年红军物资匮乏,为解红军之难,当时的成義燒坊拿出家藏美酒,助红军解乏、治伤。

著名主旋律电视剧《长征》中有这么一个桥段,

红军长征过境茅台镇,将士们一边畅饮美酒一边大喊,

“同志们,这可不是一般的酒啊,这是老蒋拿来招待洋人的酒,今天咱们也尝尝鲜”。

周总理曾说:“红军长征的胜利,也有‘茅台酒’的一大功劳。”当时茅台酒厂还没有成立,当时的茅台酒指的就是成義燒坊。茅台镇的四渡赤水纪念碑上,就刻有成義燒坊的金字招牌,也是唯一一个被铭刻在民族纪念碑的品牌。

brand_alt_mark

1951年,仁怀解放,中央政府专门电令贵州做好民族工商业之保护并购事宜。成義燒坊第三代掌门人华问渠思想进步,积极协助政府落实政策。1951年秋,仁怀县人民政府以人民币1.3万元将成義燒坊的全部资产购买,更名为"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"。至1952年12月,先后通过没收、接管,将"荣和烧坊"、"恒兴烧坊"两家收归合并。 自此,三大烧坊"酒酒归一",持续百年的明争暗斗也就此终结。

brand_alt_mark

仁怀政府向华文渠收购成義燒坊

而这就是茅台镇当地酒圈一直流传的“先有成义坊,再有茅台镇,后有茅台酒”的来源

1984年,“茅台三郑”之一、郑氏古法酿酒技术第六代传人郑永富大师的嫡传关门弟子——方廷本,为复兴成義燒坊,离开茅台酒厂,注册了“成義燒坊”商标,奋斗至今。

目前的成義燒坊已然成为年产能8000多吨,坛储量5万多吨,窖池1000多口的现代化酿酒企业。始终秉持着酱酒本源的精神,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。

以上,就是“天下酱香出成义”的故事。